产品中心
对于激素,大家并不陌生,从人体生理学的角度看,激素是人体内分泌器官分泌的对人体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微量物质。例如,性激素可刺激生长发育和生殖系统的成熟。那么,什么是“环境激素”呢?
科学家认为,“环境激素”是指释放到环境中能导致内分泌障碍的化学物质。它包括大量人工合成的激素、农药、灭菌剂、洗涤剂以及一些生产塑料的化工原料、垃圾焚烧排出的有害物质等。现已查明有70余种,它们大都具有与雌激素分子相似的化学结构,如DDT、多氯联苯和聚碳酸酯等。
它们释放到环境中来,对大气、水源、土壤造成污染,再通过饮食、呼吸等途径进入人体,产生类似激素的作用,破坏人体原有的生理平衡机制,干扰人体正常的激素分泌,导致男性精子数量减少,活性下降,不育症增多。
丹麦内分泌学家尼·斯卡凯贝克经多年调查后发现,近60年来,欧美等国男性精子平均减少50%以上。我国科学家的研究结果也表明,我国男性的平均精子数量已由40年代每毫升6000万个下降到现在的2000万个,精子活力也大幅度减退,每8对夫妻中就有1对不育。
“环境激素”的危害,既有内分泌失调的生理因素,还有自由基引发的分子生物学机理。国内外自由基生物学专家指出,“环境激素”的作用,使机体受到损害,往往与自由基的攻击作用有关。就精子而言,一方面为了维持人的精子的正常功能,自由基是不可缺的;另一方面,如果自由基过多,将会造成精子的损伤。而“环境激素”的污染是引起人体自由基增加的元凶。
实验研究已发现,精子对活性氧自由基,如超氧阴离子等的过氧化作用特别敏感,使精子膜的流动性降低、硬变增加,活力下降,导致精子的完整性、运动性及其它功能产生不可逆转的破坏,进而导致精子的死亡。这已成为男性不育症的重要病因。
上述情况已引起科学家和有识之士的警觉和关注。但要真正解决“环境激素”对男性精子的危害以及威胁到人类的繁衍生存,还需要一个过程。因此,专家们呼吁,在加强环保的同时,建议公众要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:远离“环境激素”。这是非常重要的。要尽量少使用塑料容器装饮食;要尽可能不用含氯(如聚氯乙烯)袋装物;严格防止把塑料垃圾混入焚烧处理的垃圾中;要尽量少用化学干洗,尽量不用含铅汽油;要适当吃一些具有抗氧化作用的保健品,要多吃一些具有清除自由基功能的食物,如香菇、山药、银杏、大枣、山楂、蜂王浆、生姜、绞股蓝、麦饭石、豆角、韭菜、青椒和茄子等,这些均含有过氧化氢酶、超氧化物歧化酶(SOD)等抗氧化酶,能及时清除体内过多的自由基。
阅读: 2016-06-06 09:35:45